•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考生
  • 访客
  • 实名认证
  • 一网通办
  • 校园邮箱
  • 图书馆
  • ENGLISH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历史沿革
    知名学者
    国家基地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校友风采
    燕大标识
    校园导览
  • 服务机构
    党政群团机构
    科研机构
    教辅机构
    校属企业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师资队伍
    知名学者
    教师主页
  • 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技术转移
  •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服务
    留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 人才招聘
    诚聘教师
    招聘计划
    博士后
  • 国际交流
    国际合作
    国际教育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新闻动态
  • 燕大要闻
  • 校园新闻
  • 高考专栏
  • 高教动态
  • 媒体燕大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将重型机械及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分校,分校先是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后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成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0年,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并入燕山大学。

学校有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工程专业国家认证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观摩考察,支撑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学校现有18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标志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同。



  • 4000    

    占地面积

  • 40000    

    在校生

  • 2956    

    教职工

  • 538   

    教授

  • 12    

    博士后流动站

  • 5    

    国家重点学科

  • 5    

    国防特色学科

  • 16    

    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占地面积400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约40000人。现有教职工约3200人,包含专职教师约2200人,其中,教授538人,副教授925人。教师中含博士生导师52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

学校设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0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部分学科实现跨级提升。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8个直属学院,即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体育学院、里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校建有亚稳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建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以及7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26个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燕山大学出版社;是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流体传动与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与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00余项。2013年和2014年,学校连续有2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合作科研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主动顺应新时代、新科技、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布局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为目标,重点布局建设“四个研究院、四个中心”,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种运载装备研究中心、先进结构材料中心。这些新科研机构的建设将对打造学科高峰、培养顶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undefined


燕山大学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全球核心伙伴关系网络,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以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燕山大学4万余名师生员工意气风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学校办公室于2025年6月更新)

                                                                                                                                  


校务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信息公开 视觉形象
校友服务
校友会 基金会 档案服务 校史陈列馆预约
图书期刊
图书文献 学术期刊 CALIS省中心 图书出版
教育科技
科技部 自然科学基金委 科技论文在线 教育科研网
地方服务
科技查新 知识产权 成果转化 科技孵化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燕山大学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邮编:066000     联系电话:0335-8057100    0335-8057079(夜间)

开发与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2397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1682号